蟑螂,泛指屬于“蜚蠊目”(學名)的昆蟲, 屬于節肢動物門、 昆蟲綱、 蜚蠊目( Blattaria) , 俗稱蟑螂。當前的分類學者將蟑螂分成6000種左右,其中約有50種是害蟲,例如大家所常見的亞洲蟑螂。此外美洲蟑螂(美洲大蠊)、德國蟑螂(德國小蠊)、棕色蟑螂和澳洲蟑螂的分布也十分廣泛。我國約有200余種,常見的室內蟑螂有10種左右,各地有所不同。常見的有德國小蠊和美洲大蠊。
德國小蠊,體形很小,長約10-15mm,成蟲為棕黃色,是北方地區常見的優勢種。除分布于住房之外,在飯店、飲食店、醫院及艦船、火車、客機上都是優勢種。
美洲大蠊,體形較大,體長約30-40mm,成蟲為紅褐色,在南方地區為室內優勢種,其它地區分布于下水道、暖氣溝、廁所、浴室及釀造廠、醬品廠等陰暗潮濕的環境。
蟑螂的學名叫蜚蠊。它有咀嚼式的口器,能啃吃東西。蟑螂的食物非常復雜,從普通食品到擦鞋的刷子都可以成為它的食物,電線膠皮,硬紙板,肥皂,油漆屑,枯葉,紡織品,皮革,頭發等等。昆蟲學家發現有12種蟑螂可以靠糨糊活一個禮拜,美國蟑螂只喝水可以活一個月,如果沒有食物也沒有水仍然可以活3個星期。蟑螂在食物短缺或者空間過分擁擠的情況下,會發生同類相殘的行為。
蟑螂善于爬行,會游泳,危機時也可飛行。蟑螂的扁平身體使其善于在細小的縫隙中生活,幾乎有水和食物的地方都可生存。如果條件不好,較長時間內不吃不喝也不會死亡。蟑螂如上的特點,使其數量與日俱增,分布范圍日趨擴大,已躍居成為頭號家庭害蟲。
蟑螂喜暗怕光,喜歡晝伏夜出,白天偶爾可見。一般在黃昏后開始爬出活動、覓食,清晨回窩。溫度在24-32℃最為活躍,4℃時完全不能活動。在熱帶地區,蟑螂可四季繁殖、活動。北方地區,冬季有取暖設備的室內,溫度適宜,蟑螂可照?;顒?、繁殖。多數蟑螂為卵生,其卵有序排列在卵鞘內,可以抵抗不良環境的影響,也不易被藥劑殺死,條件適宜時即可孵化出幼蟲。
蟑螂的繁殖能力很強。雌雄蟑螂交配后,雌蟑螂的尾端便長出一個形如豆莢狀的東西就叫卵鞘,卵就產在其中。一只雌蟲少則可產10多個、多則可產90多個卵鞘;一個卵鞘中,少則可孵出10只、多則可孵出50多只小蟑螂,這同蟑螂種類有關。在美國東部,平均一個房子種居住著一千只以上的蟑螂;而一對德國小蠊,一年只有可以繁殖為十萬只后代!蟑螂的卵在卵夾內孵化,大約需要15天的時間。剛孵化出來的蟑螂是乳白色的若蟲,沒有翅膀。象其它種類的昆蟲一樣,隨著它慢慢長大必須蛻皮。經過3-4次蛻皮之后就可以看到翅芽。德國小蠊需要6-7次蛻皮才能達到性成熟的成蟲期,而美洲大蠊則需要10-12次。蟑螂的生長、蛻皮的次數和氣候因素,食物的獲得都有密切關系。通常這一過程在兩個月內完成。
蜘蛛,蝎子,螞蟻,寄生蠅,寄生性胡蜂,蟾蜍,蜥蜴,鳥類,老鼠等都是蟑螂常見的天敵。
生活于野外的蟑螂種類,大多以腐敗的有機質或枯枝敗葉等為主食;而棲身于屋舍的蟑螂,喜歡淀粉性的食物,在它們爬過的食物上,往往會把所攜帶的病原生物留下而傳播疾病。蟑螂進食時有個壞習慣:邊吃、邊吐、邊排泄,因此污染食物,傳播多種疾病,如痢疾、副霍亂、肝炎、結核病、白喉、猩紅熱、蛔蟲病等。無論是什么品種的蟑螂,其所傳播的病原生物有傷寒桿菌、痢疾桿菌、大腸桿菌、肺結核菌、炭疽桿菌、癩病菌等及條蟲類、蛔蟲類、血吸蟲類的卵等等。蟑螂還分泌和排泄出有異臭的物質,使人聞到后感覺惡心甚至嘔吐。